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要新闻

2200公里之外大山深处的点赞丨千里纠纷“云上”调解 互联网庭审便民利民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7月08日

  2200公里之外大山深处的点赞

  千里纠纷“云上”调解 互联网庭审便民利民

  “我人都没出屋子,退款已经拿到手了,这官司打得省时又省力。”7月5日中午12点,一场相隔2200公里的互联网庭审刚刚结束,远在贵州大山深处的原告方杨先生为莱州法院互联网庭审的便捷由衷地点赞。

  杨先生是一位家住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中排村长田寨的苗族农民,2020年5月份,为了耕种自家的农田,他花费3850元从一家淘宝店铺中购买了一台微耕机。机器买回来以后,杨先生到田里使用,发现动力不足,于是联系淘宝商家要求退货退款。但商家认为该机器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只是目前的轮胎与贵州山区的土地类型不适配,同意杨先生将机器寄回,运费由杨先生自己负担。

  杨先生于是使用德邦物流将机器寄回淘宝商家所在地莱州,但淘宝商家收到货后却迟迟不退款,这让杨先生很是生气,多次通过淘宝客服联系,但对方仍然不回应,无奈之下,杨先生决定通过诉讼解决问题。

  2200公里的距离,高额的路费,让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杨先生有些犯难,这官司打得值不值呢?但对智慧法院有所耳闻的他,还是决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行网上立案。6月2日,身在家中的杨先生依照系统提示的步骤,逐一提交材料,通过移动微法院的微信小程序成功在莱州法院立案。起诉书中,杨先生要求对方退还货款,并按照货款的两倍赔偿自己的损失以及退货运费。

  莱州法院沙河法庭黄照亮法官负责审理该案。通过对相关证据材料的了解,考虑到原告距离莱州2200多公里来回交通费用负担较重,且大山深处交通不便,黄照亮在征求了双方意见后,决定通过互联网庭审的方式开庭审理。

  为了提高庭审效率,前期,黄照亮与书记员做足了准备。他先是建立案件审理的微信群,让当事双方及代理人熟悉互联网法庭的相关操作步骤以及需要准备的证件材料。随后,组织双方进行庭前的证据交换,让双方在微信群中上传证据,说明每个证据的证明目的,书记员将相关材料提前打印下来备用,节省了互联网庭审进行时逐一下载证据图片的时间。此外,得知原告方听不懂北方方言,为了避免庭审时的交流障碍,黄照亮法官还建议原告在庭审时,准备一个手机、一个笔记本电脑,在听不懂或说不清楚时,通过微信群打字交流。

  “原告能听清我说话吗?信号怎么样?”“可以的,法官。”7月5日上午9点,一场跨越2200公里的互联网庭审正式开始。前期,双方争议较大,对运费以及配件费用问题争执不下,经过黄照亮向双方释法说理、主持调解,最终双方各作让步,被告当场将2500元通过微信转账给原告,案件圆满结案。“要不是有互联网法庭,我这来回的路费都得好多钱呢!”收到退款的杨先生忍不住感叹。

  从贵州山区到山东沿海,这场跨越2200公里的庭审,既是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体现,也是莱州法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减轻群众诉累的一个缩影。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以来,莱州法院已经通过互联网法庭审理案件350件,真正实现互联网庭审常态化。

关闭

版权所有:莱州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莱州市北苑路2366号 邮编:26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