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
 |  无障碍浏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青岛晚报》:未成年人容易犯“六种罪”

2022年05月31日
作者:吕佼
打印 分享到:

  30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青岛法院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情况,发布《青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白皮书(2017-2021)》和青岛法院2021年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据了解,2017年以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刑事案件428件582人,罪名主要集中在寻衅滋事、盗窃、强奸、抢劫、故意伤害等,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506人,占86.9%。

  梳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7年以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刑事案件428件582人,以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及性侵害犯罪居多,占比最多的罪名依次为寻衅滋事、盗窃、强奸、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6种罪名占犯罪总人数的81.6%。

  从年龄看,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506人,占86.9%,其中超过半数在更早时期即出现过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另外,青岛中院通过调研发现,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容易被他人利用教唆,犯下抢劫罪、寻衅滋事罪,介绍、协助组织卖淫罪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罪行。

  青岛法院坚持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少年司法原则,582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6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511人,拘役25人,管制3人,单处罚金13人,免予刑事处罚4人,其中适用缓刑195人,免缓刑适用率34.2%。

  当天,发布会还通报了2021年青岛法院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理情况。其中,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强奸、猥亵类性侵害犯罪和其他暴力伤害犯罪。 2021年全市法院审结的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中,涉及离婚、抚养、抚育、监护、探视等的家事案件超过5500件,其中离婚纠纷3978件,抚养费纠纷1087件,变更抚养关系纠纷463件,探望权纠纷77件,监护权纠纷13件,教育机构责任纠纷81件,近95%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一审服判息诉。多个区(市)法院先后发出家庭教育令,对父母不正确履行抚养监护义务的行为进行训诫,责令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积极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预防治理需要社会合力

  白皮书对2017-2021年青岛法院审理的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梳理,从未成年人自身、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剖析。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心智不成熟、自律能力差、沉迷网络世界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582名未成年犯罪人中,初中文化以下的未成年犯罪人数达80%以上。从家庭来看,家庭结构、教育方式、经济状况与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大关联。从社会层面看,主要原因是持续性教育缺失、司法关怀和改造失衡以及社会救济制度缺失。

  近年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围绕强化未成年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落实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制度、严格落实不公开审理制度、强化法庭教育、注重未成年人心理疏导、落实轻罪记录封存制度、开展多元化普法活动等,不断健全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机制。

  为汇聚全社会合力,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预防和综合治理,白皮书从社会层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娱乐场所、住宿经营场所管理,二是保证平等受教育权,三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典型案例

  培训老师强制猥亵学生

  孙某系某中学音乐教师,课余在某课外培训机构教授声乐,对被害人(女,案发时14周岁)进行一对一辅导。 2018年4月至5月期间,孙某两次在某课外培训机构教室对被害人实施强制猥亵。被害人将此事告诉其母亲后,被害人母亲向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反映,并调取案发当天的监控视频。后被害人在其母亲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报案。孙某经公安机关电话传唤到案,但否认对被害人实施强制猥亵的犯罪事实。

  一审法院以强制猥亵罪,判处被告人孙某有期徒刑10个月。宣判后,检察院以一审判决量刑畸轻、未对孙某判处从业禁止属适用法律不当为由提出抗诉,孙某以其未对被害人实施猥亵为由提出上诉。青岛中院二审判决认定孙某犯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禁止孙某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假释之日起五年内从事教育教学相关职业。

  未成年人变身女主播诈骗

  赵某,17周岁,初中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作。在其网友介绍下,前往江西接受了某公司网络直播的工作。赵某担任公司内部小组的女主播,在小组主管的指示下,与组内三名业务员相互配合完成诈骗。业务员使用主播头像,编造主播虚假的身份信息,在社交软件上寻找男性诈骗目标,按照既定的“话术”模板在微信上与被害人聊天,诱骗被害人进入直播间观看主播直播表演,让被害人误以为与其聊天的业务员就是女主播本人。赵某在直播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时与业务员互相配合,确保诈骗目标相信在与其进行网聊。在主管的指导和女主播的配合下,编造谈恋爱、过生日、与平台解约要完成任务、家人生病需动手术等虚假理由,诱骗被害人在直播平台上充值和购买虚拟礼物打赏女主播。仅2020年二、三季度,该团伙诈骗全国各地被害人上百名,诈骗金额高达130余万元,其中赵某所在小组涉案金额29万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赵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但因其系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其从轻处罚。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人民币八万元,责令赵某与组内其他成员共同退赔被害人29万元。

  ——本文载于2022年5月31日《青岛早报》11版

《青岛晚报》:未成年人容易犯“六种罪”

来源:
2022年05月31日

  30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青岛法院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情况,发布《青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白皮书(2017-2021)》和青岛法院2021年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据了解,2017年以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刑事案件428件582人,罪名主要集中在寻衅滋事、盗窃、强奸、抢劫、故意伤害等,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506人,占86.9%。

  梳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7年以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刑事案件428件582人,以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及性侵害犯罪居多,占比最多的罪名依次为寻衅滋事、盗窃、强奸、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6种罪名占犯罪总人数的81.6%。

  从年龄看,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506人,占86.9%,其中超过半数在更早时期即出现过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另外,青岛中院通过调研发现,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容易被他人利用教唆,犯下抢劫罪、寻衅滋事罪,介绍、协助组织卖淫罪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罪行。

  青岛法院坚持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少年司法原则,582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6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511人,拘役25人,管制3人,单处罚金13人,免予刑事处罚4人,其中适用缓刑195人,免缓刑适用率34.2%。

  当天,发布会还通报了2021年青岛法院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理情况。其中,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强奸、猥亵类性侵害犯罪和其他暴力伤害犯罪。 2021年全市法院审结的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中,涉及离婚、抚养、抚育、监护、探视等的家事案件超过5500件,其中离婚纠纷3978件,抚养费纠纷1087件,变更抚养关系纠纷463件,探望权纠纷77件,监护权纠纷13件,教育机构责任纠纷81件,近95%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一审服判息诉。多个区(市)法院先后发出家庭教育令,对父母不正确履行抚养监护义务的行为进行训诫,责令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积极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预防治理需要社会合力

  白皮书对2017-2021年青岛法院审理的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梳理,从未成年人自身、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剖析。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心智不成熟、自律能力差、沉迷网络世界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582名未成年犯罪人中,初中文化以下的未成年犯罪人数达80%以上。从家庭来看,家庭结构、教育方式、经济状况与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大关联。从社会层面看,主要原因是持续性教育缺失、司法关怀和改造失衡以及社会救济制度缺失。

  近年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围绕强化未成年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落实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制度、严格落实不公开审理制度、强化法庭教育、注重未成年人心理疏导、落实轻罪记录封存制度、开展多元化普法活动等,不断健全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机制。

  为汇聚全社会合力,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预防和综合治理,白皮书从社会层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娱乐场所、住宿经营场所管理,二是保证平等受教育权,三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典型案例

  培训老师强制猥亵学生

  孙某系某中学音乐教师,课余在某课外培训机构教授声乐,对被害人(女,案发时14周岁)进行一对一辅导。 2018年4月至5月期间,孙某两次在某课外培训机构教室对被害人实施强制猥亵。被害人将此事告诉其母亲后,被害人母亲向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反映,并调取案发当天的监控视频。后被害人在其母亲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报案。孙某经公安机关电话传唤到案,但否认对被害人实施强制猥亵的犯罪事实。

  一审法院以强制猥亵罪,判处被告人孙某有期徒刑10个月。宣判后,检察院以一审判决量刑畸轻、未对孙某判处从业禁止属适用法律不当为由提出抗诉,孙某以其未对被害人实施猥亵为由提出上诉。青岛中院二审判决认定孙某犯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禁止孙某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假释之日起五年内从事教育教学相关职业。

  未成年人变身女主播诈骗

  赵某,17周岁,初中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作。在其网友介绍下,前往江西接受了某公司网络直播的工作。赵某担任公司内部小组的女主播,在小组主管的指示下,与组内三名业务员相互配合完成诈骗。业务员使用主播头像,编造主播虚假的身份信息,在社交软件上寻找男性诈骗目标,按照既定的“话术”模板在微信上与被害人聊天,诱骗被害人进入直播间观看主播直播表演,让被害人误以为与其聊天的业务员就是女主播本人。赵某在直播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时与业务员互相配合,确保诈骗目标相信在与其进行网聊。在主管的指导和女主播的配合下,编造谈恋爱、过生日、与平台解约要完成任务、家人生病需动手术等虚假理由,诱骗被害人在直播平台上充值和购买虚拟礼物打赏女主播。仅2020年二、三季度,该团伙诈骗全国各地被害人上百名,诈骗金额高达130余万元,其中赵某所在小组涉案金额29万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赵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但因其系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其从轻处罚。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人民币八万元,责令赵某与组内其他成员共同退赔被害人29万元。

  ——本文载于2022年5月31日《青岛早报》11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青岛晚报》:未成年人容易犯“六种罪”

2022年05月31日
作者:吕佼
打印 分享到:

  30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青岛法院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情况,发布《青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白皮书(2017-2021)》和青岛法院2021年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据了解,2017年以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刑事案件428件582人,罪名主要集中在寻衅滋事、盗窃、强奸、抢劫、故意伤害等,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506人,占86.9%。

  梳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7年以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刑事案件428件582人,以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及性侵害犯罪居多,占比最多的罪名依次为寻衅滋事、盗窃、强奸、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6种罪名占犯罪总人数的81.6%。

  从年龄看,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506人,占86.9%,其中超过半数在更早时期即出现过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另外,青岛中院通过调研发现,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容易被他人利用教唆,犯下抢劫罪、寻衅滋事罪,介绍、协助组织卖淫罪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罪行。

  青岛法院坚持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少年司法原则,582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6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511人,拘役25人,管制3人,单处罚金13人,免予刑事处罚4人,其中适用缓刑195人,免缓刑适用率34.2%。

  当天,发布会还通报了2021年青岛法院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理情况。其中,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强奸、猥亵类性侵害犯罪和其他暴力伤害犯罪。 2021年全市法院审结的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中,涉及离婚、抚养、抚育、监护、探视等的家事案件超过5500件,其中离婚纠纷3978件,抚养费纠纷1087件,变更抚养关系纠纷463件,探望权纠纷77件,监护权纠纷13件,教育机构责任纠纷81件,近95%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一审服判息诉。多个区(市)法院先后发出家庭教育令,对父母不正确履行抚养监护义务的行为进行训诫,责令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积极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预防治理需要社会合力

  白皮书对2017-2021年青岛法院审理的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梳理,从未成年人自身、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剖析。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心智不成熟、自律能力差、沉迷网络世界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582名未成年犯罪人中,初中文化以下的未成年犯罪人数达80%以上。从家庭来看,家庭结构、教育方式、经济状况与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大关联。从社会层面看,主要原因是持续性教育缺失、司法关怀和改造失衡以及社会救济制度缺失。

  近年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围绕强化未成年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落实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制度、严格落实不公开审理制度、强化法庭教育、注重未成年人心理疏导、落实轻罪记录封存制度、开展多元化普法活动等,不断健全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机制。

  为汇聚全社会合力,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预防和综合治理,白皮书从社会层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娱乐场所、住宿经营场所管理,二是保证平等受教育权,三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典型案例

  培训老师强制猥亵学生

  孙某系某中学音乐教师,课余在某课外培训机构教授声乐,对被害人(女,案发时14周岁)进行一对一辅导。 2018年4月至5月期间,孙某两次在某课外培训机构教室对被害人实施强制猥亵。被害人将此事告诉其母亲后,被害人母亲向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反映,并调取案发当天的监控视频。后被害人在其母亲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报案。孙某经公安机关电话传唤到案,但否认对被害人实施强制猥亵的犯罪事实。

  一审法院以强制猥亵罪,判处被告人孙某有期徒刑10个月。宣判后,检察院以一审判决量刑畸轻、未对孙某判处从业禁止属适用法律不当为由提出抗诉,孙某以其未对被害人实施猥亵为由提出上诉。青岛中院二审判决认定孙某犯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禁止孙某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假释之日起五年内从事教育教学相关职业。

  未成年人变身女主播诈骗

  赵某,17周岁,初中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作。在其网友介绍下,前往江西接受了某公司网络直播的工作。赵某担任公司内部小组的女主播,在小组主管的指示下,与组内三名业务员相互配合完成诈骗。业务员使用主播头像,编造主播虚假的身份信息,在社交软件上寻找男性诈骗目标,按照既定的“话术”模板在微信上与被害人聊天,诱骗被害人进入直播间观看主播直播表演,让被害人误以为与其聊天的业务员就是女主播本人。赵某在直播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时与业务员互相配合,确保诈骗目标相信在与其进行网聊。在主管的指导和女主播的配合下,编造谈恋爱、过生日、与平台解约要完成任务、家人生病需动手术等虚假理由,诱骗被害人在直播平台上充值和购买虚拟礼物打赏女主播。仅2020年二、三季度,该团伙诈骗全国各地被害人上百名,诈骗金额高达130余万元,其中赵某所在小组涉案金额29万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赵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但因其系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其从轻处罚。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人民币八万元,责令赵某与组内其他成员共同退赔被害人29万元。

  ——本文载于2022年5月31日《青岛早报》11版

《青岛晚报》:未成年人容易犯“六种罪”

来源:
2022年05月31日

  30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青岛法院涉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情况,发布《青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白皮书(2017-2021)》和青岛法院2021年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据了解,2017年以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刑事案件428件582人,罪名主要集中在寻衅滋事、盗窃、强奸、抢劫、故意伤害等,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506人,占86.9%。

  梳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17年以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刑事案件428件582人,以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及性侵害犯罪居多,占比最多的罪名依次为寻衅滋事、盗窃、强奸、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6种罪名占犯罪总人数的81.6%。

  从年龄看,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506人,占86.9%,其中超过半数在更早时期即出现过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另外,青岛中院通过调研发现,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容易被他人利用教唆,犯下抢劫罪、寻衅滋事罪,介绍、协助组织卖淫罪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罪行。

  青岛法院坚持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少年司法原则,582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6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511人,拘役25人,管制3人,单处罚金13人,免予刑事处罚4人,其中适用缓刑195人,免缓刑适用率34.2%。

  当天,发布会还通报了2021年青岛法院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审理情况。其中,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强奸、猥亵类性侵害犯罪和其他暴力伤害犯罪。 2021年全市法院审结的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中,涉及离婚、抚养、抚育、监护、探视等的家事案件超过5500件,其中离婚纠纷3978件,抚养费纠纷1087件,变更抚养关系纠纷463件,探望权纠纷77件,监护权纠纷13件,教育机构责任纠纷81件,近95%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一审服判息诉。多个区(市)法院先后发出家庭教育令,对父母不正确履行抚养监护义务的行为进行训诫,责令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父母积极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预防治理需要社会合力

  白皮书对2017-2021年青岛法院审理的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梳理,从未成年人自身、家庭、社会三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进行剖析。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心智不成熟、自律能力差、沉迷网络世界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582名未成年犯罪人中,初中文化以下的未成年犯罪人数达80%以上。从家庭来看,家庭结构、教育方式、经济状况与未成年人犯罪有很大关联。从社会层面看,主要原因是持续性教育缺失、司法关怀和改造失衡以及社会救济制度缺失。

  近年来,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围绕强化未成年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落实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制度、严格落实不公开审理制度、强化法庭教育、注重未成年人心理疏导、落实轻罪记录封存制度、开展多元化普法活动等,不断健全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机制。

  为汇聚全社会合力,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有效预防和综合治理,白皮书从社会层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娱乐场所、住宿经营场所管理,二是保证平等受教育权,三是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典型案例

  培训老师强制猥亵学生

  孙某系某中学音乐教师,课余在某课外培训机构教授声乐,对被害人(女,案发时14周岁)进行一对一辅导。 2018年4月至5月期间,孙某两次在某课外培训机构教室对被害人实施强制猥亵。被害人将此事告诉其母亲后,被害人母亲向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反映,并调取案发当天的监控视频。后被害人在其母亲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报案。孙某经公安机关电话传唤到案,但否认对被害人实施强制猥亵的犯罪事实。

  一审法院以强制猥亵罪,判处被告人孙某有期徒刑10个月。宣判后,检察院以一审判决量刑畸轻、未对孙某判处从业禁止属适用法律不当为由提出抗诉,孙某以其未对被害人实施猥亵为由提出上诉。青岛中院二审判决认定孙某犯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禁止孙某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假释之日起五年内从事教育教学相关职业。

  未成年人变身女主播诈骗

  赵某,17周岁,初中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作。在其网友介绍下,前往江西接受了某公司网络直播的工作。赵某担任公司内部小组的女主播,在小组主管的指示下,与组内三名业务员相互配合完成诈骗。业务员使用主播头像,编造主播虚假的身份信息,在社交软件上寻找男性诈骗目标,按照既定的“话术”模板在微信上与被害人聊天,诱骗被害人进入直播间观看主播直播表演,让被害人误以为与其聊天的业务员就是女主播本人。赵某在直播平台进行网络直播时与业务员互相配合,确保诈骗目标相信在与其进行网聊。在主管的指导和女主播的配合下,编造谈恋爱、过生日、与平台解约要完成任务、家人生病需动手术等虚假理由,诱骗被害人在直播平台上充值和购买虚拟礼物打赏女主播。仅2020年二、三季度,该团伙诈骗全国各地被害人上百名,诈骗金额高达130余万元,其中赵某所在小组涉案金额29万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赵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但因其系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其从轻处罚。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人民币八万元,责令赵某与组内其他成员共同退赔被害人29万元。

  ——本文载于2022年5月31日《青岛早报》11版